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(⮫)


 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

﴿ محمد ﷺ‬ رسول الله ﴾

奉普慈特慈的安拉之尊名

 一、引言

伊斯兰(Islam)告诉我们世界上只有一位主宰,根据阿拉伯文他的名是“安拉”(Allah)。他创造了万物。在宇宙和世界上他是至高的,没有任何东西和他相似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和他比拟。真主爱我们。因此为了指引我们,为了我们好,他从人类中挑选了一些贤德的人,让他们以他的训诫和法律去教化世人。我们称这些圣人为主的使者。

自从有人类以来,慈悯的主曾先后选出了许多贤人作为他的使者,如伊布拉欣(Ibrahim),伊斯哈格(Ishah),亚古白(Yaqub),优素夫(Yusuf),穆萨(Moosa),达五德(Dawood)和尔萨(Issa)[①]等。最后的一位使者便是穆罕默德。

伊斯兰并非是一种新的宗教。它包括了世界上各种真正宗教的基本讯息,这些讯息是由历代圣人带到世上的。穆罕默德(ﷺ‬)是主的最后一位使者。他以《古兰经》和他的言行,告诉了我们“伊斯兰”的完整意义——这便是要我们信服主的旨意。我们觉得相信穆圣是一种福分,因为他带给我们和平的讯息,使我们知道顺从真主。

穆罕默德(ﷺ‬)的生平事迹是很重要的,因为他的言行举止和性格都是我们良好的模范,值得我们去学习。同时,他的生平事迹也是他艰苦奋斗和伟大成就的真实记录。由于穆圣的事迹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,处处有历史可据,所以我们对它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是无庸质疑的。

现在,让我们将这位圣人的生平事迹分为几个阶段来介绍如下。

 二、穆罕默德的诞生

公元570年8月20日星期一的清晨(即回历纪元前五十四年三月十二日),穆罕默德在阿拉伯的麦加诞生。《古兰经》中说:“于是,真理终于降临而虚假已经消失;虚假是必然会永远消失的。”对于这位圣人的毕生而言,这句话真的非常适合。我们应该记着他的诞辰,因为这是带给人类幸福和欢乐的一个日子。

 三、穆罕默德的幼年时代

穆罕默德出生前六个月,他的父亲阿布杜拉已去世了,他的母亲阿米娜也在他未足六岁时死亡。因此幼年时代的穆罕默德是既无父爱也无母爱的,不过,他却非常获得主的宠爱。他出生于一个高贵的家庭,是古莱氏族支部的哈氏族。母亲逝世后,首先照顾他的是他的祖父阿布杜·蒙塔里布。两年后,他的祖父也去世了。自此之后,照顾他的便只有贫穷的叔叔艾布·塔里布。于是,在阿拉伯沙漠世界中,穆罕默德便成为了一个无父亲无母亲的孤儿,没有兄弟,也没有姐妹。可是,真主却从全人类之中选出了他作为使者,以期将全人类从罪恶和黑暗中拯救出来。

 四、少年时代

少年时代,穆罕默德协助他的叔叔艾布·塔里布随着大队商人到别处经商。他到过叙利亚两次。他对工作十分热忱,有时也看管一下羊群。不论多么低下的工作,他都不会以为羞耻的。他也通常为自己缝补衣服和鞋子。因为他认为所有劳工都是有尊严的。

 五、当时的社会状况

从幼年时代起,穆罕默德便对阿拉伯腐败的社会深深感到不满。当时大部分人把时间花在喝酒和赌博上,整个阿拉伯社会四分五裂,每个家族只顾着自己的利益,常常为一些细微的事情而不惜发动战争。这些宗族间的不断斗争令穆罕默德感到十分悲痛,因为他认为人类应该情同手足,和衷共济,就像一家人一般。当时的阿拉伯人正如七世纪时其他各地的人一样,既不爱自己的妻子,对女儿更不理会。通常女孩子是不受欢迎的,有些人常将他们刚刚出生的女婴活活埋掉。“克尔白”本来是伊布拉欣圣人建立的一处非常神圣供人向主礼拜的地方,这时却供奉着三百六十个偶像,每个偶像代表一年中的一天。此举使穆罕默德感到十分愤怒。事实上,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,基督教和犹太教也是一团糟而毫无作为。穆罕默德对这种现象极感痛心,因此决意要改善当时的状况。

 六、穆罕默德的性格

世人需要主的慈悯和指引的时刻终于再来临了。穆罕默德是最优秀的人,所以被主选作使者,将他的讯息带给迷失的人类。主在这个腐败的世界中选择了穆罕默德作为他的使者,是因为他廉洁、纯真、慈悯、容忍和正直。同时他只崇拜唯一的主。

穆罕默德经常在麦加附近的希拉山洞里沉思。当时人们对于良好的德行毫不重视,但是由于穆罕默德的崇高品格,所以大家都赏识他,尊敬他,并公认他为“阿敏”(最值得信任的人)。

 七、穆罕默德的婚姻

当时有许多商旅雇佣穆罕默德来管理他们货物运载的队伍。其中一位商旅名为海迪泽,她两度守寡,前夫遗下两子一女和相当丰厚的遗产。她当时已经四十岁,而穆罕默德只有二十五岁。穆罕默德既贫穷而且又目不识丁,按理很难会获得像海迪泽这样一位系出名门且富有的女人垂青。不过,从工作中,她认识到穆罕默德的品格;他诚实、仁慈、负责任,而且一切行为都符合道德标准。这些行为都不是金钱所能买到的。因此她终于降贵于尊的要他娶她为妻。主是无所不知的。他深知穆罕默德将会面临许多艰巨的考验,也只有主才知道海迪泽就是第一位接受伊斯兰教的人。同时,她也是穆圣在艰苦时代中最得力的支持者和鼓励者。

穆罕默德与海迪泽共享了二十五年成功而快乐的婚姻生活,直至海迪泽逝世为止。他们共有三个儿子,但都夭折了,只有四个女儿成人。在海迪泽有生之年,她是穆圣唯一的妻子。她享年六十五岁,那时候穆圣已经开始宣传伊斯兰工作十年了。在穆圣艰辛的传教工作中,她一直从各方面协助他,支持他。穆圣永难忘记她的爱和支持,因此他称她为“真主赐福的妇女”,而且终生对她永记不忘。

在海迪泽去世数年后,穆圣结婚多次。但是在他多位妻子中除了阿以莎外全部都是寡妇或是离婚的妇人。她们需要他的支持与爱护多于穆圣需要她们。在多次的婚姻中,一部份的目的是在消灭部落间的敌意,而另一些则是照顾同伴的遗孀。不过,无论基于什么理由,穆圣对他的所有妻子都同样爱待、尊重、公平和仁慈。那时的社会,妇女地位低落,所受到的遭遇和畜牲相若,所以,穆圣实际上也教训了人类,应该对妇女爱待和尊重——所有妇女,无论富有的、贫穷的、年青的、年老的、受过教育的、目不识丁的、孀居的、或是离了婚的,都应一视同仁不分彼此。他告诉整个世界:“天堂在母亲的脚下”。

 八、真主派遣穆罕默德为使者

穆罕默德常常在一个名叫希拉(Hira)的山穴中沉思有关人类的基本问题,也想到了宇宙,它的主宰,以及人类和他的关系。他不相信世界上有这么多的神,每位神主管人间一些事项;也不相信那些由人手造成的,石制或木制的偶像会有处理世人俗务的权力。穆罕默德在沉思只中,只信仰唯一的,全能的,至上的主。

四十岁那年,斋月的一个晚上——“吉庆之夜”(Lalat-ul-Qudr)穆罕默德又在希拉洞中沉思。他忽然再三听见一个强而有力的声音向他命令:“你宣读吧!”穆罕默德有点恐惧而不知所措。但他终于回答说;“我不会读。”可是这声音一再命令他读。最后穆罕默德战战兢兢地说:“要我读什么呢?”于是这声音说:“你应当奉你的创造主的名义而宣读,他曾用血块创造人。你应当宣读,你的主是最尊严的,他曾教人用笔写字,他曾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。”(《古兰经》第九十六章一至五节)

这就是第一次降临世上的《古兰经》,是由天使哲布依勒所带来的。当时,穆罕默德十分恐慌,奔回家中告诉海迪泽这件事。她对他善言安慰,教他毋须害怕,因为像他这样正直的人,主是会庇佑他的。不久,海迪泽就成为了第一个穆斯林(皈依伊斯兰的人)。

经过这次启示不久,真主再次差哲布依勒天使告诉穆罕默德,使他知道自己已被真主选作宣扬真理的人,要他向迷途的人类指示正确的道路。从此,他默默地开始了他的传教工作:宣扬真主是独一的;号召人们归顺主的道路;告诉人们崇拜偶像的荒诞和每个人无可避免的审判日,在这个日子,每个人必须将生平所作所为向真主作交待。

当时所谓宗教其实只是一种信仰,但伊斯兰却清晰地指出只有信仰而没有行动是毫无意义、毫无效果的。

有关主的独一无二,《古兰经》这样说:“你说:他是真主,是独一的主,真主是万物所仰赖的,他没有生产,也没有被生产,没有任何物可以做他的匹敌。”(《古兰经》第一百一十二章)

这段启示虽然简单浅易,但对当时麦加那些崇拜偶像的人来说,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和震惊。他们一方面不愿意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,另一方面又恐怕偶像崇拜一旦被推翻,他们便会失去势力,因此他们不断地使用最残酷的手段来侮辱和迫害穆圣,不过由于真主的庇佑,穆圣没有受到丝毫伤害。

 九、传教工作和遭遇到的迫害

穆圣默默地、耐心地开始传教工作。他首先在自己的亲友之间宣扬教义。三年后,信奉伊斯兰教的人还不够三十人。其中包括穆圣的妻子海迪泽、远房兄弟阿里和穆圣释放的一个奴隶宰德,还有艾布伯克、欧斯曼和穆圣的终身挚友托里哈。三年后,真主命令穆圣公开传教。他在麦加索法山宣扬主的独一无二,同时警告麦加人要敬畏主及害怕最后的审判。他鼓励他们接受正确的信仰,同时跟从主的训示,过正当的生活。然而,这一切却使麦加人有被屈辱的感觉,因为,这讯息看来会令他们失去从“克尔白”里的偶像那里所得的利益和权力。他们恐吓穆圣不要继续公开宣传伊斯兰。对这些恐吓,穆圣以行动作答复。八天后,穆圣亲自到“克尔白”前宣读:“除了真主,绝无真正应受崇拜者;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”

异教徒因此更加恐慌不安,威胁不能使穆圣屈服,于是改以甘言厚利、高官爵禄来动摇他。穆圣的答复很简单:“就算他们把太阳放在我的右手,把月亮放在我的左手我也不会放弃所负的神圣使命。”

威迫利诱相继失败之后,异教徒开始用最残酷的手段对待穆圣和他的追随者——穆斯林。他们被指责的所谓罪行就是因为他们信仰独一无二的真主,摒弃罪恶,实行仁慈、公正、正直、博爱和友谊。有些穆斯林,像比俩里、安玛尔、罕巴布,结果在烈日之下被抛到灼热的沙漠中,并且用巨石压在胸膛上;或被用绳绑着在街上拖曳;甚至有些被鞭打至死。

古莱氏族的异教徒并没有对穆圣采用同样的虐待,因为穆圣是属于哈什族的人,如果那样对待他的话,很可能激发起一场永无休止的战争。当时一场为时达回十年的战争刚告结束,他们显然无力再发动另一场战争。不过,虽然如此,穆至仍然受到了肉体上的折磨。麦加人经常将垃圾掷向他,还在他的必经之路上铺满荆棘,有一次,穆圣前往临近的一个小镇塔伊夫宣扬教义时,人们便毫不留情的用石块掷向他,穆圣伤势颇重,几乎昏了过去,但仍然忍受着痛苦说:“真主啊!他们是愚昧的,请指引他们正确的道路吧!”就这样,他进行他的传教工作,将和平与爱带给世人。

五年中穆斯林所遭受的打击与迫害与日俱增。但相反地,追随者也愈来愈多了。大约有八十位穆斯林迁往阿比西尼亚[②]。他们一直被执迷不悟的古莱氏族人所追逐,幸而都能安全逃出。穆圣传教至第六年,两个十分有权势的人归顺了伊斯兰——哈穆扎和欧麦尔。欧麦尔的入教可以说是伊斯兰历史的里程碑,因为他公开开始在“克尔白”礼拜祈祷。这种做法,对于古菜氏族的人来说,实际上是一种挑战、警告和刺激。他们开始加剧对穆斯林的虐待,但结果却使更多的人加入伊斯兰。

 十、被困

古莱氏族人的恐吓、利诱、及虐待都没有效果,因此决定直接和穆圣谈判。不过,当他们要求哈什族人将穆圣交出来的时候,却遭到了该族的拒绝。结果哈什族人被困在一个名叫“索尔白艾比塔里布”(Shuab-Abu Talib)的小山上,在那里居留了三年。古莱氏断然和哈什族断绝来往,哈什族人没有粮食,因此,饥不择食,逼得以椰枣树根充饥。有时,穆圣等人只能将皮鞋煮来咀嚼,因为除此之外,己经没有别的东西可以充饥了。衣服极度缺乏自然不在话下。

不久,穆圣的两位重要支持者——他的叔父艾布塔里布和妻子海迪泽都病逝了。古莱氏族见穆圣势孤力弱,便变本加厉地开始了对穆斯林的又一轮迫害。

 十一、希望

就在这时候,由于麦地那人习惯每年赴麦加一次,已经听到穆圣所传播的教义了。许多麦地那人都归信了伊斯兰,同时希望穆圣到麦地那来。他们诚恳地表示支持,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。麦地那人的支持,在真主的慈悯下,成了黑暗日子中的一束光亮。

 十二、圣人登霄

这时,至高至上的主赐给穆圣一项殊荣。真主让穆圣目睹天堂及宇宙的一切,他见到了以前的所有圣人,而且带领他们礼拜。他也见到了真主的荣耀与光亮。这次登霄,实在是真主对人类的重大的恩宠。穆圣获悉:如果犯罪的人能悔改而向善,他们是会被宽恕的。这次旅程被称为“登霄”(Me’raj),即达到了最高境界的意思。它给穆圣莫大的鼓励和力量。这次登霄中,真主还制定了每日五次礼拜的训谕。

 十三、迁往麦地那

在穆圣获得真主启示的第十三年,古莱氏族决心要将穆圣杀害,使他的传教工作永远终止。为了避免哈什族的报复,刺客是从每一个不同部落选出来的。这样做法,目的是事后不需要任何一个部落单独负责,而事实上,哈什族也根本无法在同一时间与所有部落作战。但是,真主将这恶毒的阴谋启示给了穆圣,所以他能够安然无恙地转移。

那天晚上,当古莱氏族的刺客包围了穆圣的房子企图进行暗杀时,穆圣叫阿里躺在他的床上。即使在极度危险之中,穆圣仍然未曾忘记教阿里小心看守人家委托他保管的物品,并将它们送还原有物主。这是人们对他的信赖的一个好例子。因为有许多物主根本不是伊斯兰的信仰者!穆圣静静地走出他的房子,并从刺客群中穿过,蒙主的保护,很奇怪,在那一刹那,这些刺客们竟然睡着了,没有觉察到穆圣从他们中间走过。不久,他们发现了穆圣的床上有人,便以为他是穆圣。但后来他们发现那是阿里时,都不禁愤怒得无以复加,只是,这时穆圣已经和他的挚友艾布伯克尔在前往麦地那的途中了。于是,古莱氏族人紧追不舍。穆圣和艾布伯克连夜出走,至天将破晓时,找到“扫尔”山的一个山洞里休息暂避。一群古莱氏族的追踪者,到达了山洞口时,却疑于山洞看来久已被人弃置不用,便以为是洞里无人,所以连入内看都没看,就走开了。在那千钧一发之际,布伯克尔感到沮丧及恐惧,但穆圣告诉他道:“你不要忧虑,安拉确实是和我们同在的。”(《古兰经》第九章四十节)。信主慈悯的人是无需害怕或失去信心的,因为主是至佳至强的保护者。

后来,古莱氏人拿出悬赏的办法,凡是能捉获穆罕默德的人,不论生或死,都可获得一百匹骆驼的奖励。重赏之下,必有勇夫,何况有些人还抱着报仇的心理,所以很多人希望捉住穆圣。但是,他们都是徒劳的,因为真主是至强的保护者。穆圣何艾布伯克终于平安抵达了麦地那。

关于穆圣的这次迁移,《古兰经》有这样的描述:“当时,不信道的人对你(穆圣)用计谋,以便他们拘禁你,或杀害你,或驱逐你;他们用计谋,真主也用计谋,真主是最善于用计谋的。”(《古兰经》第八章三十节)

 十四、伊历纪元

伊斯兰历法由穆圣迁徙(Hijra)至麦地那这一年开始算起,这便是回历元年一月一日,(即公元六二二年七月十五日)。伊斯兰的时代不是由穆圣的生辰开始,而是由这件伊斯兰历史上重大的事件开始计算,因为生命中伟大的行动比较生辰或死忌更为重要。事实上。这个日子,也是日后伊斯兰发扬光大的一个转折点。

 十五、麦地那的穆斯林社会

穆圣和艾布佰克抵达麦地那,受到了人们广泛的欢迎。人群中包括了不少早已携同家属自麦加迁徙来的穆斯林。他们都渴望穆圣在他们的家里居住。为了公平起见,穆圣决定任由他的骆驼在城中四处走动,代他选择一块居留的地方。也许是真主的意旨吧,骆驼最后在一块荒地上停留下来。这块荒地的主人是两兄弟,他们都是孤儿。穆圣就购买了这块地,建立了第一所清真寺,寺旁有一所小屋,作为起居之用。自此之后,这所清真寺和所有的清真寺都供作多种用途,即作礼拜之用,同时也作无家可归及旅客栖身之所;此外,遇上有关大众的事情,也是在清真寺内开会讨论。

跟着,麦地那城内首要的事便是如何去帮助那些从麦加来的穆斯林。他们为了信仰真主,不惜背井离乡,抛弃家园,来到麦地那。因此,在麦地那的穆斯林便鼎力相助,务使他们的生活获得解决,这些热心助人的教徒被称为“辅士”(Ansar)由于他们能够像兄弟般相处,所以两地的穆斯林不久就成为一个整体的社会。

由于麦地那离麦加有二百英里之远,古莱氏族人的迫害、追踪和恐吓已经没有作用了。渐渐地,穆圣在麦地那进入了传教的第二个阶段,也是最后的阶段——根据真主的法律组成了一个社会。在麦加,穆圣获得的启示主要是有关信仰方面的;但在麦地那,他所获得的启示却包罗万有,大多是关乎人类行为的各方面,例如饮食、婚姻、家庭生活、道德观念、贸易、和平、战争、罪行和惩罚等等。必须谨记的一点是:所有这些启示和训令都是穆圣获得的,而他的同伴们却是首先听到和实践的人。以前,由于古莱氏族人所给予的种种阻挠,想组成一个正式的穆斯林社会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,但是现在终于成功了;伊斯兰已不单是一种个人的信仰和个别的恪守,而是成为了人们生活和社会的准则。一切日常生活规条都有所根据了。良好的社会可以造就良好的个人;同样地,良好的个人可以造成良好的社会,这是互为因果的。

穆斯林虽然在同一的信仰和生活方式下汇聚在了一起,但仍然面临敌人的威胁。许多人用各式各样的手法来对付他们,甚至和古莱氏族人勾结,企图消灭穆斯林。因此,穆斯林不单要常提高警觉,同时,更要采取各种方法与他们周旋。更甚的是,古莱氏族人为了耍泄心头愤恨,一而再地对穆斯林作战。伊历二年,一千名精壮而配备精良的古莱氏族战士进攻麦地那在百德里(Badr)和穆斯林军相遇。后者草草成军,而且配备粗劣,人数只三百人,不过由于真主的协助,古莱氏军虽然人强马壮,仍然不免一败。这次胜利给予穆斯林莫大的精神鼓舞,同时暂时粉碎了古莱氏族人的野心。一年后他们再度进军麦地那,最初小胜,后来终被击退,这次战役名叫“吴侯德之役”(Battle of Uhud)。不久之后,古莱氏军再度围攻麦地那凡数星期之久。城中缺粮缺水,有些人迫得用石头绑在肚子上以减轻饥饿的痛苦。不过,他们始终与强劲的敌人作战到底。真主是站在穆斯林这边的,强劲的古莱氏军队最后还是败退了。

穆斯林的精神与意志是十分坚强的。为了伊斯兰,他们就算牺牲性命也绝不吝啬。真主要他们抵抗,要他们为正义与真理取得胜利,因此他们竭尽所能,将全部力量与资源奉献出来。这种奋斗就是“圣战”(Jihad),意思就是为主道而奋斗。而且,广义一点来说,它并不单指战斗。它的意义是:凡为主道去竭尽所能,将个人的时间、精力、财产、天赋及生命所有的东西奉献出来而奋斗的,都是“圣战”

晚年穆圣虽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国的元首,但他的生活仍然俭朴而简单。有时,连他自己家中的必需品也不足够。穆圣一生的言行举止都成为真正穆斯林的典范。他用宗教教义及个人完美正直的行为去加强人内心对主的坚信不移。如今我们深感幸运的是:穆圣的许多言论及行为已经由他的同伴记录并传了下来,称“圣训”(Hadith)作为我们的指引。

 十六、重返麦加城

伊历七年,古莱氏族对强大的穆斯林开始发生恐惧。于是双方签定浩德比也条约(Treaty of Hudaibiya )。根据条约,穆圣和他的随从者可以进入麦加,在“克尔白”天房朝觐。可惜古莱氏族于伊历八年破坏条约,朝觐也得暂停。穆圣及众多的穆斯林向麦加进发,希望以不流血方式消除古莱氏族对他们的仇视。古莱氏族人眼见当时不能抗拒,唯有让他们进入城内。这是穆圣第一次不用流血在麦加宣扬主的真理。他踏进克尔白天房,把所有亵渎真主的偶像全都扯下来。

过往不停攻击穆圣的仇敌们,现在对他唯命是从,等待惩罚。穆圣虔诚地感谢了真主所赐予的成功后,便对麦加城内震栗的人说:“你们认为我会怎样对待你们呢?”他们诚惶诚恐的回答:“啊!尊贵的弟兄,尊贵弟兄的儿子做些都是美德的事!”胸怀宽大及心怀救世宏愿的穆圣答道:“今日责难不会降临你们身上,你们回家去吧!因为你们全是自由的。”就此,穆圣清楚地告诉穆斯林怎样去对待被征服的敌人。

伊历十年,差不多所有的阿拉伯人(包括众多的犹太人及基督教徒)都渐次成为穆斯林,甚至那些不接纳伊斯兰的人,大家都在和平、安全及保障下生活,正如《古兰经》所说:“宗教绝无强迫”(第二章二五六节)

 十七、最后的朝觐

穆圣于伊历十年完成了最后的朝觐,这是他自传教二十三年以来,首次带领着一队为数一万四千人的穆斯林进入麦加朝觐。这种伟大的成就是没有其他圣人可比拟的。十一年前,穆圣还是一个被迫逃离麦加的通缉者。现在却是全阿拉伯的伟大领袖了!穆圣以{辞朝演说}来完成了他的使命。他强调:真主独一,相信天经及最后审判日的来临,尊重妇女和不可侵犯他人的生命财产。他说:“天下穆斯林皆兄弟,你们是当中的一位兄弟。如果你们能真实的把握和遵照我遗下来给你们的《古兰经》和圣行(Sunnah),那么你们所作的一切一定不会出错……”这时候,他接受了真主最后的启示:

“……今天,我已为你们成全你们的宗教,我已完成我所赐你们的恩典,我已选择伊斯兰做你们的宗教。”(《古兰经》第五章三节)

 十八、穆圣归真

返回麦地那后不久,穆圣病了,虽然曾经有过短暂的康复,但病情又渐趋恶化。真主最后的使者穆罕默德在伊历十一年三月十二日星期一的正午(公元六三二年六月八日)与世长辞了。

“……我们都属于真主,我们都将归于他……”

(《古兰经》第二章一五六节)

在麦地那,人们极度悲哀,穆圣的同伴——欧默也不能抑压内心的痛苦,便否认穆圣已死,他走进清真寺里,对正在礼拜的人大声喝道:“谁说穆圣已死,我就杀谁。”因为欧默是穆圣的密友,又是他们当中的要人,故此穆斯林在刹那间突然很感困惑和不知所措。直至艾布佰克说:“如果你们崇拜穆罕默德,穆罕默德已经死了。如果你们崇拜安拉,安拉是永生不灭的。”这些话才把他们从混乱、惊恐中带返伊斯兰的正道。

 十九、结语

穆圣完美的一生,正好作为我们生活的明灯、卓越的典范。他改善了人类各方面的行为。那些腐败、贪婪、意志薄弱的阿拉伯人已被洗革成可敬、成功、坚强的穆斯林,在他们生活上的各方面遵循伊斯兰的训谕。

穆圣的一生,正是实践《古兰经》的一生。他是所有伟人的楷模,树立我们依遵的正路。穆圣不是主,也不是主的儿子,是如我们一样的人类。他是真主所遣的最后的使者,他铺下一条拯救世人的路。《古兰经》里这几句话证实了这一切:

“希望真主和末日,并且多多记念真主者,你们有使者可以作你们的优良模范。”

(《古兰经》第三十三章二十一节)

《古兰经》提及穆圣的高贵:

“真主的确怜悯先知,他的天神们的确为他祝福。信士们啊!你们应当为他祝福,应当祝他平安!”

(《古兰经》第三十三章五十六节)

最后,让我们祈求真主,感谢他赐予我们智慧和力量,以便跟随真主派遣的最后使者——穆罕默德圣人所指引的道路。




[①]注: 伊布拉欣=亚伯拉罕 伊斯哈格=以撒 亚古白=雅各 优素夫=约瑟  穆萨=摩西达五德=大卫尔萨=耶酥

[②]即今埃塞俄比亚